國家能源局:2045年前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替代傳統能源車

為科學部署、有序推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以2030年、2045年、2060年為重要時間節點,制定新型電力系統“三步走”發展路徑,當前至2030年為

國家能源局:2045年前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替代傳統能源車.png

1月6日,國家能源局消息顯示,組織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國網能源研究院、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編制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下稱“藍皮書”)日前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藍皮書指出,新型電力系統是以確保能源電力安全為基本前提,以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電力需求為首要目標,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為主線任務,以源網荷儲多向協同、靈活互動為堅強支撐,以堅強、智能、柔性電網為樞紐平臺,以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基礎保障的新時代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

新型電力系統具備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柔性靈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潔低碳是核心目標,柔性靈活是重要支撐,智慧融合是基礎保障,共同構建了新型電力系統的“四位一體”框架體系。

為科學部署、有序推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藍皮書以2030年、2045年、2060年為重要時間節點,制定新型電力系統“三步走”發展路徑,當前至2030年為加速轉型期,2030年至2045年為總體形成期,2045年至2060年為鞏固完善期。具體來看:

加速轉型期(當前至2030年)

我國全面進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步入高質量發展模式,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期間,推動各產業用能形式向低碳化發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新能源開發實現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引導產業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新型電力系統發展以支撐實現碳達峰為主要目標,加速推進清潔低碳化轉型。

電力消費新模式不斷涌現,終端用能領域電氣化水平逐步提升。新能源跨領域融合、負荷聚合服務、綜合能源服務等貼近終端用戶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分散化需求響應資源進一步整合,用戶側靈活調節和響應能力提升至5%以上,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開發利用和高效消納。電能在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用能行業的替代“提速擴圍”,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提升至35%以上,充分支撐煤油氣等化石能源的碳排放盡早達峰。

碳達峰戰略目標推動非化石能源發電快速發展,新能源逐步成為發電量增量主體。在堅持生態優先、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藏東南水電、沿海核電等非化石能源結合資源潛力持續積極建設。新能源堅持集中式開發與分布式開發并舉,通過配置儲能、提升功率預測水平、智慧化調度等手段有效提升可靠替代能力,推動新能源成為發電量增量主體,裝機占比超過40%,發電量占比超過20%。

煤電作為電力安全保障的“壓艙石”,繼續發揮主體電源的基礎保障作用。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決定了較長時間內煤炭在能源供給結構中仍將占較高比例,煤電作為煤炭清潔高效的利用途徑之一,仍是電力系統中的基礎保障型電源。2030年前煤電裝機和發電量仍將適度增長,并重點圍繞送端大型新能源基地、主要負荷中心、電網重要節點等區域統籌優化布局。為支撐“雙碳”戰略和系統穩定運行,煤電機組通過靈活性改造和節能減排改造,逐步向清潔低碳化轉型,調節能力進一步提升。

電力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分布式智能電網進入發展起步期??缡】鐓^電力資源配置層面,隨著沙漠、戈壁、荒漠等大型新能源基地開發建設,充分發揮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平臺作用,進一步擴大以西電東送為代表的跨省跨區通道規模。骨干網架層面,電力系統仍將以交流電技術為基礎,保持交流同步電網實時平衡的技術形態,全國電網將維持以區域同步電網為主體、區域間異步互聯的電網格局。配電網層面,為促進新能源的就近就地開發利用,滿足分布式電源和各類新型負荷高比例接入需求,配電網有源化特征日益顯著,分布式智能電網快速發展,促進新能源就地就近開發利用。

儲能多應用場景多技術路線規?;l展,重點滿足系統日內平衡調節需求。作為提升系統調節能力的重要舉措,抽水蓄能結合系統實際需求科學布局,2030年抽水蓄能裝機規模達到1.2億千瓦以上。以壓縮空氣儲能、電化學儲能、熱儲能等日內調節為主的多種新型儲能技術路線并存,重點依托系統友好型“新能源+儲能”電站、基地化新能源配建儲能、電網側獨立儲能、用戶側儲能削峰填谷等模式,在源、網、荷各側開展規?;季謶?,滿足系統日內調節需求。

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助力源網荷儲智慧融合發展?!霸拼笪镆浦擎溸叀钡葦底只?、智能化技術在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各側逐步融合應用,推動傳統電力配置方式由部分感知、單向控制、計劃為主向高度感知、雙向互動、智能高效轉變。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平衡控制和調度體系逐步建成,源網荷儲協調能力大幅提升。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形成。保障電力系統經濟安全穩定運行,電力市場建設逐步完善,層次分明、功能完備、機制健全、治理完善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促進新能源發展和高效利用、激發各類靈活性資源調節能力。各市場主體在安全保供、成本疏導等方面形成責任共擔機制,促進源網荷儲挖潛增效。

總體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

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經濟社會發展將進入相對高級的發展階段,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由峰值水平平穩降低,用電需求在2045年前后達到飽和。期間,隨著水電、新能源等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的開發完成,跨省跨區電力流規模進入峰值平臺期。新能源發展重點轉向增強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和積極推進就地就近消納利用,助推全社會各領域的清潔能源替代。碳中和戰略目標推動電力系統清潔低碳化轉型提速,新型電力系統總體形成。

用戶側低碳化、電氣化、靈活化、智能化變革方興未艾,全社會各領域電能替代廣泛普及。各領域各行業先進電氣化技術及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工業領域電能替代深入推進,交通領域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替代傳統能源汽車。虛擬電廠、電動汽車、可中斷負荷等用戶側優質調節資源參與電力系統靈活互動,用戶側調節能力大幅提升。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逐漸成為主體,助力能源消費低碳轉型。

電源低碳、減碳化發展,新能源逐漸成為裝機主體電源,煤電清潔低碳轉型步伐加快。水、核等傳統非化石能源受站址資源約束,增速放緩,新能源發展進一步提速,以新能源為主的非化石能源發電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發電,全社會各領域形成新能源可靠替代新局面,新能源成為系統裝機主體電源。依托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CCUS等清潔低碳技術的創新突破,加快煤電清潔低碳轉型步伐。

電網穩步向柔性化、智能化、數字化方向轉型,大電網、分布式智能電網等多種新型電網技術形態融合發展??缡】鐓^電力流達到或接近峰值水平,支撐高比例新能源并網消納,電網全面柔性化發展,常規直流柔性化改造、柔性交直流輸電、直流組網等新型輸電技術廣泛應用,支撐“大電網”與“分布式智能電網”的多種電網形態兼容并蓄。同時,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廣泛應用,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智慧化調控運行體系加快升級,滿足分布式發電、儲能、多元化負荷發展需求。

規?;L時儲能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滿足日以上平衡調節需求。新型儲能技術路線多元化發展,滿足系統電力供應保障和大規模新能源消納需求,提高安全穩定運行水平。以機械儲能、熱儲能、氫能等為代表的10小時以上長時儲能技術攻關取得突破,實現日以上時間尺度的平衡調節,推動局部電網形態向動態平衡過渡。

鞏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

新型電力系統進入成熟期,具有全新形態的電力系統全面建成。實現全社會綠色轉型和智慧升級是其核心功能定位,高開放性是新型電力系統持續演化、釋放更多戰略價值潛力的關鍵驅動力。隨著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重大關鍵技術取得創新突破,以新能源為電量供給主體的電力資源與其他二次能源融合利用,助力新型能源體系逐步成熟完善。

電力生產和消費關系深刻變革,用戶側與電力系統高度靈活互動。交通、化工領域綠電制氫、綠電制甲烷、綠電制氨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范圍推廣。既消費電能又生產電能的電力用戶“產消者”蓬勃涌現,成為電力系統重要的平衡調節參與力量。

新能源逐步成為發電量結構主體電源,電能與氫能等二次能源深度融合利用。依托儲能技術、虛擬同步機技術、長時間尺度新能源資源評估和功率預測技術、智慧集控技術等創新突破,新能源普遍具備電力支撐、電力安全保障、系統調節等重要功能,逐漸成為發電量結構主體電源和基礎保障型電源。煤電、氣電、常規水電等傳統電源轉型成為系統調節性電源,服務高比例新能源消納,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應急保障和備用容量。電力在能源系統中的核心紐帶作用充分發揮,通過電轉氫、電制燃料等方式與氫能等二次能源融合利用,助力構建多種能源與電能互聯互通的能源體系。增強型干熱巖發電等顛覆性技術有望實現突破,新一代先進核電技術實現規?;瘧?,形成熱堆—快堆匹配發展局面,核聚變有望進入商業化應用并提供長期穩定安全的清潔能源輸出,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新型輸電組網技術創新突破,電力與能源輸送深度耦合協同。低頻輸電、超導直流輸電等新型技術實現突破,支撐網架薄弱地區的新能源開發需求,交直流互聯大電網與分布式電網等形態廣泛并存。能源與電力輸送協同發展,打造輸電—輸氣一體化的“超導能源管道”,實現能源與電力輸送格局變革。

儲電、儲熱、儲氣、儲氫等覆蓋全周期的多類型儲能協同運行,電力系統實現動態平衡,能源系統運行靈活性大幅提升。儲電、儲熱、儲氣和儲氫等多種類儲能設施有機結合,重點發展基于液氫和液氨的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長時儲能技術路線,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滿足未來大規??稍偕茉凑{節和存儲需求,保障電力系統中高比例新能源的穩定運行,解決新能源季節出力不均衡情況下系統長時間尺度平衡調節問題,支撐電力系統實現跨季節的動態平衡,能源系統運行的靈活性和效率大幅提升。

藍皮書提出,要著力打造以“錨定一個基本目標,聚焦一條主線引領,加強四大體系建設,強化三維創新支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總體架構。以助力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基本目標,以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主線,加強電力供應支撐體系、新能源開發利用體系、儲能規?;季謶皿w系、電力系統智慧化運行等四大體系建設,強化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標準規范、核心技術與重大裝備、相關政策與體制機制創新的三維基礎支撐作用。

[責任編輯:夏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電話:010-62899890 郵箱:119@battery100.org

推薦閱讀
  • 關于對行業內冒用我聯盟名義活動的嚴正

    對于打著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旗號的活動,利益相關方可與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處聯系核實,以免上當......

    06-06????來源: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

    分享
  • 關于組織參加2021以色列創新智能電池技術

    為促進中國電池新能源企業與以色列企業之間的國際交流合作,以色列駐華使館商務處特邀請聯盟作為本次對接會的合作單位......

    04-28????來源:電池百人會

    分享
  • 山西規劃到“十四五”末新能源和清潔能

    山西省發文提出,推動光伏、風電基地化發展,謀劃布局氫能產業化應用示范項目,積極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到“十四五”末......

    05-19????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分享
  • 2022年第4批新能源汽車目錄發布 265款車型

    《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2年第4批)包括101家企業,265個車型,其中純電動產品共94家企業236個型號、插電......

    05-16????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分享
  • 工信部:加快審查或起草新能源汽車動力

    電池網了解到,工信部于4月7日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2021年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工作計劃顯示,工信部將加快審查或者起......

    04-07????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聯盟資訊,方便快捷。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