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消費市場來看,移動電源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早在今年6月,央視財經就曾報道,根據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在今年“618”促銷活動開啟的5月23日到6月18日期間,戶外移動電源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倍。
彼時,數據顯示,我國已有2萬多家移動電源相關企業,53.7%的企業成立于最近5年內,其中2019到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平均增速達16.3%。
隨著戶外野營、特殊作業、自駕旅游等活動以及家庭應急等眾多場景的離網用電需求逐步成為市場剛需,戶外電源在國內外的市場逐漸放量。但風口之下,同質化競爭、跟風投資、標準缺失、安全隱患以及品牌良莠不齊等等的一系列挑戰也隨之而來。
聚焦于戶外電源產業,12月20日下午,海融網·融直播特開設熱點話題《戶外電源新風口已來大咖詳解細分賽道背后的危與機》,特邀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深圳市華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陳小娟,浙江橫店集團東磁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電池事業部總經理助理王國光,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長、電新首席分析師張一弛等4位業內大咖,從戶外電源的生產研發、電芯應用、行業發展以及投資機遇等多個角度系統分析了這一細分賽道的現狀、挑戰與趨勢,并展開行業預測。本場直播由深圳市華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冠名支持。
現狀
EVTank數據顯示,出貨量方面,2016年,全球便攜式儲能設備僅出貨5.2萬臺,到2021年出貨量達到491.8萬臺,同比增長135.5%。市場規模方面,2016年全球便攜式儲能的市場規模僅0.6億元,2021年市場規模已達到113.2億元。
在市場方面,據吳輝分析,便攜式儲能行業目前呈現出制造端在中國,消費端在海外的區域競爭格局。全球便攜式的工廠主要分布在中國,占據了90%以上的生產量和出貨量。其次是應用市場的需求,美國和日本作為最大的應用市場,萌生出一些自有品牌,占據小部分市場,但其部分品牌,例如GoalZero等選擇采用中國企業代工的生產模式,其他部分品牌也采用自主研發和生產的模式。
從銷售端來看,據吳輝分析,目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便攜式儲能的應用市場,主要是由于美國用戶的戶外出游比例較高,接近50%,2021年在全球的應用端占比達到45.2%;其次是日本,在全球應急領域的應用端占比達到27.8%,主要由于日本地震等災害事故頻發,應急電力設備的需求較高。而在歐洲和加拿大等地,主要需求仍以戶外活動和應急為主。
我國便攜式儲能行業是外向型特征十分明顯的行業,全行業超過90%的產量出口,是世界便攜式儲能的制造大國和外貿出口大國。2016年,中國便攜式儲能總出貨量4.8萬臺,2021年總出貨量達到446.1萬臺,復合增長率達到147%。隨著疫情下國內戶外露營等活動的興盛,市場正在逐步擴容,發展潛力巨大,中國未來將是非常有潛力的便攜式儲能電源的消費市場。
從張一弛在直播中分享的數據來看,便攜式儲能產地以中國為主,中國的生產量和出貨量均占到行業90%的份額;應用市場美國占到50%,日本占到20%-30%,中國只有5個點行業的占比,需求還是海外國家為主,但隨著國內戶外消費習慣日趨成熟,便攜儲能市場潛力巨大。
在吳輝看來,便攜式儲能企業眾多,門檻較低,行業集中度較低,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在市場規??焖僭鲩L的背景下,專注于便攜式儲能的企業、鋰離子電池企業、其他跨界企業等大量企業進入到便攜式儲能領域。吳輝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便攜式儲能的品牌已經超過100個。
與此同時,大量資本涌入到便攜式儲能行業。據吳輝分享的數據,今年便攜式儲能已有15起融資,合計融資規模已超9億元,投資方也不乏前海母基金、達晨財智、源碼資本等知名機構的身影。并且便攜式儲能是一個起步較晚的領域,賽道雖熱但也很新,因此行業融資事件基本集中在初創期,15起事件中,天使輪和A輪事件合計11起,占比73.3%。
從整體來看,張一弛認為,當前便攜儲能市場仍然處于一片藍海,雖然新進入的企業不少,但是并沒有進入到充分競爭的一個狀態,整個行業還處于一個大家都有飯吃、都有肉吃的階段。
挑戰
從公路旅行/車中泊、帳篷露營、房車露營、戶外作業/拍攝、戶外作業/拍攝等場景的共性來看,基本是基礎電網覆蓋不到。陳小娟分析,當前的痛點主要在于在沒有戶外電源這個產品存在的情況下,大家還是忍受著傳統的汽油或者柴油的發電機,要忍受它的高噪音,要忍受它的不舒服的氣味,還要忍受一些它釋放出來的有毒氣體。
戶外電源具有便攜、環保、靜音、無氣味等優勢,支持光充的戶外電源在對續航時長要求不那么高的場景中,優勢愈發明顯,未來具備光充的戶外電源逐步替代傳統發電機是必然的趨勢。
陳小娟分析了戶外場景對儲能產品未來的需求,從戶外的用電設備來看,也有大功率的使用場景,對于戶外的用戶而言,便攜和電量之間永遠是一個矛盾所在,唯有解決給其快速循環補電才是最重要的制勝法寶。同時,戶外快速循環補電就會顯得比較重要,此時實現更快的快充才是未來儲能電源另外競爭的高地。
一方面看好便攜式儲能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面,市場也對其產生了部分憂慮,作為高成長賽道,新進入者越來越多,它的發展壁壘在哪里?在張一弛看來,無外乎產品、渠道和成本控制三個點。對比主要便攜式儲能公司的產品來看,國內企業和海外企業各自有其主打特色,但是最大的差別在于價格,受利潤吸引,不少企業跟進,但價格戰也隨之而來,公司產品如何在這樣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至關重要。
趨勢
據吳輝分析,2021年之前,大部分便攜式儲能產品都是用高鎳三元的圓柱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非常高,但是今年可以看到隨著碳酸鋰價格上漲,整個電池的價格也在上漲,為降低成本,磷酸鐵鋰在便攜式儲能中應用逐步增加,且大量電池企業將便攜式儲能作為重點市場進行開拓。
針對戶外電源發展趨勢,王國光表示,第一,單機帶電量不斷提升。第二,單機輕量化不斷提升。第三,單機循環壽命不斷提升。
王國光指出,18650動力電池在戶外電源中具有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適中的優勢,是便攜式儲能設備應用主流。
王國光認為戶外電源18650電池技術發展的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要提升單體容量;二是提高電池的循環壽命;三是改善快充性能;四是改善存儲性能;五是寬溫電池開發。
在儲能行業發展過程中,中大容量便攜儲能占比正逐年遞增,雖然趨勢一致,但張一弛提到,這種情況有時也會有一些波動,“像今年關注到一度電以上的產品份額是有所下降的,每年情況不太一樣。但總的來看,500Wh以上的產品份額在過去幾年,包括未來,電池(容量)做得越來越大還是一個大的趨勢,不管是戶儲還是便攜式儲能都是這樣的情況?!?/p>
此外,陳小娟指出,在離網狀態下,實現太陽能的快充,會是未來整體的發展方向。發展趨勢方面,第一階段是實現從無到有,首先具備太陽能快充的光充戶外電源。第二階段,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第三階段,回歸到產品本質來看,未來是場景復合化,移動化的戶外快充解決方案。
預測
吳輝針對便攜儲能應用領域進行趨勢預測。在戶外活動領域,吳輝預計,到2026年,戶外活動領域新增需求將達到1234萬臺;從市場空間來看,預計到2026年,總數量將達到19300萬戶,按照便攜式儲能設備生命周期為3年計算,其戶外活動市場滲透率可以達到13.9%。
在應急用電領域,吳輝預計,到2026年,全球應急領域新增需求將達到1106萬臺;從市場空間來看,預計到2026年,總數量將達到14000萬戶,按照便攜式儲能設備生命周期為3年計算,應急領域市場滲透率可以達到19.1%。
此外,吳輝還針對全球總體出貨量及市場規模預測,預計到2026年,可能會有超過270億的物聯網連接,萬物互聯時代的來臨,將進一步推動人均電力需求,尤其人均便攜電力需求的增加。而基于鋰電池的便攜式儲能成本得到進一步控制后將會有較大規模的替代以及新用戶增加。在疫情影響下,長途旅行受到一定限制,“露營”經濟逐漸火熱,對便攜式儲能設備需求有所增加,預計到2026年全球及中國便攜式儲能設備的出貨量將分別達到2940萬臺和2711萬臺,預計2022年到2026年的全球出貨量的復合增長率達到39%。
同時,隨著便攜式儲能設備容量的增加,高容量的產品均價將會有所提升,但低容量產品隨著上游電池成本的下降就會有所下降,總體趨勢來看,均價仍會呈現逐漸上漲的趨勢,總體市場規模也會不斷上漲,預計到2026年,全球便攜式儲能的市場規模將會超過800億元,中國市場總產值將達到700億元左右。
直播中,陳小娟分享的一組數據顯示,戶外電源2026年市場規模預估達到882億元,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51%。需求方面,整個戶外電源市場規模發展前景是非常巨大的,戶外休閑和應急防災兩個細分領域為行業提供持續發展潛力。
不難看出,隨著行業標準的完善、監管力度的加強、產品性能的提升以及市場活力與消費動力的增強,各大企業品質和品牌意識的覺醒,戶外電源未來還將有極大的市場增量空間。與此同時,市場潛力向好,準入門檻較低,戶外電源這一賽道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搶位,市場競爭也將日趨激烈,“藍?!敝饾u變為“紅?!?,機遇與挑戰并存。
【關聯閱讀】
吳輝:中國便攜式儲能產品出貨量占比超過90% 外向型特征明顯
【活動背景】
融直播是由電池新能源科技與創新服務平臺和資源型產業互聯網——海融網聯合電池網、我愛電車網、能源財經網、電池百人會精心策劃、共同打造的聚焦于鋰電池、鈉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等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智能裝備以及新能源車、充換電、儲能產業全產業鏈的直播類業務板塊。
同時,利用上述行業門戶網站、垂直網站分發流量和內容,利用第三方社會化媒體平臺——微信、抖音、頭條、微博等重復分發流量和輸出內容,融直播將定期或不定期邀請海內外知名院士、專家、上市公司、企業家等就行業熱點事件、核心主題、賽道技術、新品發布、企業年會、行業沙龍、論壇峰會等內容為用戶、讀者或客戶提供線上價值傳播、分享和服務,打造電池新能源行業的在線知名IP。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電話:010-62899890 郵箱:119@battery100.org
11-06????來源:電池“達沃斯”-電池網
08-13????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05-13????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08-13????來源:海融網
01-01????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